大会介绍
在亚洲,传统发酵酱是最受欢迎的调味品之一,尤其在中国、日本和韩国,传统发酵酱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,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国、日本、韩国渊源深厚,存在诸多共通性,也是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。
几十年来,传统发酵酱科研水平和生产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,为促进传统发酵酱行业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,在中日韩酱业间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平台,汇聚中日韩酱业学研机构与专家的经验、思想,与三国酱业共享。槐茂与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分会、北京市营养研究所联合举办“中日韩酱业国际论坛”。
第一届中日韩酱业国际论坛以“创新我们共同的酱文化遗产”为主题。邀请近200位中日韩酱业专家、学者共聚一堂,共同交流、分享三国在传承与创新酱工艺、酱文化的宝贵经验,共同探讨,在新时代背景下 酱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!
2018年中日韩酱业国际论坛嘉宾
-
楠本憲一Ken-Ichi Kusumoto
《日本味噌的研究现状与动向》
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 食品研究部门主任
1986年3月,毕业于大阪大学工学研究科发酵工程硕士
1986年4月,开始在日本农林水产省食品综合研究所工作
1989年4月-1991年4月,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学习
2003年获得大阪 大学博士
2008年始,担任研究所微生物利用研究室放线菌研究主任
2016年开始,国立研究开发法人 农业/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 食品研究部门 食品生物功能开发研究领域食品酿造微生物研究室主任
-
伊藤明德ITO AKINORI
《日本味噌产业的发展与技术现状》
1973年毕业于东京农业大学农学部酿造学科,同年,进入冈崎Marusan (株式会社)工作。
1995年,研究所所长。
2005年,董事、研究所所长。
2008年,董事、管理本部长;同年9月,常务董事。
2011年,总经理 (社长)。
2015年,董事长(会长)。
2017年,退休、目前担任子会社丸三爱食品商贸(上海)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职,兼职全日本味噌技术会理事,常务理事 。
-
申东禾Dong-Hwa Shin
《韩国酱业生产现状及发酵豆制品生产现状》
韩国全州全北国立大学名誉教授
韩国淳昌大豆发酵科学理事会主席
韩国食品工业促进论坛主席、申东禾食品研究所所长
曾就职于不同政府机构,并且担任过CJ和韩国农心等民营食品制造企业顾问,韩国科学院院士,韩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长(2002),韩国食品卫生安全和韩国食品卫生协会主席(2004-2016)
-
金承焕Seung-Hwan Kim
《韩国酱业加工技术及生产方法》
韩国BHNBIO有限公司食品生物研究所主任
曾任韩国油脂技术研究所总务长,现任农村发展管理局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名誉研究员,韩国食品与林业技术规划与评价研究所评估人员
-
鲁 绯Lu Fei
《中国传统发酵酱的研究现状》
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博士 / 研究员
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分会副主任
北京食品学会秘书长
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分会理事
中国调味品标准委员会委员、第三届第四届调味品国家评委
-
白 燕Bai Yan
《中国酱类行业发展现状》
中国调味品协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
中国调味品经销商会会长
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物流技术分会副理事长
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
全国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发酵分委会副主任委员
2018年中日韩酱业国际论坛集锦
-
楠本憲一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食品研究部门主任
日本科研领域为进一步丰富味噌的风味,对味噌发酵的米曲霉进行了基因组成的研究,最终研究得出通过基因组成的调整,以提升味噌风味的方式,相比国内大量添加氨基酸(味精)来提升酱油鲜度的方式,通过对米曲霉基因组成的调整,在保证健康、高效的同时,大幅度的提升了味噌汤的鲜味。
-
金承焕韩国BHNBIO公司食品生物研究所主任
韩国专家金承焕所在的韩国BHNBIO公司,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生产,全公司共有42名员工,2017年的销售额却高达1690万美元,这在国内传统调味品行业难以想象,其核心就在于BHNBIO公司通过现代化数字管理系统实现了全流水线的监控管理,也因此BHNBIO公司实现了“零缺陷的生产系统”。
-
申东禾韩国全州全北国立大学教授
目前酱类产品发展的理念是天然、无添加、环保和非转基因。其研究结果表明,发酵豆制品对抑制肿瘤,癌细胞、调节血压和血液中甘油三酯有一定效果。辣酱还有良好的减肥作用。发酵豆酱分别吃3个月、6个月、24个月后发现,对肿瘤抑制率高达38%
-
伊藤明德日本Marusanai株式会社前会长
日本从2000年至今,盒装味噌数量在减少,速食性的味噌数量在增加。销售量在不断减少,总金额在不断增加,伴随着产品提升和高档化的这种流行方式,使得总体销售收入稍微有点增加,但实际上量在减少。
-
鲁绯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
中国人吃酱的传统在沿袭数千年,如今,终于迎来了转型升级。近几十年来,我国传统发酵酱科学研究水平和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一些酱企仅甜面酱一项生产规模已可达到10万吨。经过设备升级,目前中国酱业在保留传统的制曲方式的同时,使用了比较先进的圆盘制曲方式,能够实现管道控制。部分企业已经全部把人工变成了管道或者机械化的装备。
-
白燕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
中国酱产品的特点是品类多、品牌多,迭代更新快,同时分布广、国际化。调味酱的渠道在发生变化,大的超市和小的便利店布局在发生变化,这种便捷化的物流半径变化对我们的产品有什么需求,线上定的产品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特性、什么样的价格区间,锁定什么样的消费群体,尤其是现在轻餐饮的变化,都是我们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。
其他参会单位※以上单位排名不分先后
- 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 食品研究部门
- 韩国BHNBIO有限公司食品生物研究所
-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
- 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分会
- 韩国全州全北国立大学(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)
-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
- 日本Marusanai株式会社
-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
-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
-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
- 中国调味品协会
- 郑州轻工业学院
- 河南食品研究所
- 中国农业大学
- 北京林业大学
-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
-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
- 镇江市醋业协会
- 内蒙古农业大学
- 北京食品学会
- 北京工商大学
- 北京联合大学
- 北京工业大学
- 山东理工大学
- 东北农业大学
- 吉林农业大学
- 湖南农业大学
- 河南工业大学
- 河北农业大学
- 新疆农业大学
- 北京农学院
- 华南理工大学
- 山东农业大学
- 沈阳农业大学
- 华中农业大学
- 湖北工业大学
- 湖北工业大学
- 天津科技大学
- 华东理工大学
- 河北科技大学
- 黑龙江大学
- 清华大学
- 江南大学
- 江苏大学
- 河北大学
- 浙江大学
- 山西大学
- 西南大学
- 四川大学
- 扬州大学